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在深化发展阶段提出的新概念,它是资源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设美丽中国。”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为审计机关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正从上到下全面铺开。作为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中,探索出一些审计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工作机制不健全,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部门联动机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涉及到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众多部门,从信息的获取、数据的鉴定,到责任的界定、问责的落实,都需要审计机关与这些部门紧密配合、形成联动;尤其是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分工合作,厘清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环保督察工作的认识误区,才能让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当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审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大气、水等环保指标考核最低到县区一级,并未下达至乡镇,如何评价乡镇大气、水等环保指标落实情况,成为基层审计机关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中的一道难题。
第三,缺乏复合型人才队伍。与财务、经责、投资审计相比,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一个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对财会之外的与环境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有较高要求。而目前基层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熟悉财务、计算机、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对水利、土地、大气、矿产、林业等专业知识比较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目前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遇到的一个技术瓶颈。
针对这几个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部门联动,明确责任分工。建议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专业部门对环境数据做专业鉴证,第二阶段审计机关应紧抓资金线,以环保资金的投入、运用、效益为切入点,审查环保资金情况,并结合各专业部门鉴证的环保数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如实、客观、审慎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
第二,健全完善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基层审计机关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际情况,总结基层好的做法,补齐不足之处,统筹兼顾,健全完善科学全面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第三,加快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夯实基础,加强对审计人员相关法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拓宽知识结构和广度,着重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其他专业部门合作,聘请环保、土地、水利、林业、测绘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审计,充分发挥其专业性、权威性作用。(濂溪区审计局 卢 筱)
|